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三节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先生似乎有点不太高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不埋怨天,不责怪人。’”
孟子说:“那时是那个时候,现在是这个时候。每过五百年一定有圣王出现,那时一定有闻名于世的贤人。从周代以来,七百多年了。按年数算来,已经超过了五百;按照时势来考察,也该出现了。看来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太平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注释
不豫:不快。豫,悦,高兴。
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孔子的话,见《论语·宪问》。尤,指责,责怪。
名世者:闻名于世的人。这里指德高望重,可以辅佐君王实现王道的人。
赏析
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的抱负,和他所认定的“仁政”的伟力。
孟子认为,从周武王以来有七百多年了,论年数超过了五百年了,论时势则是出圣君贤臣的时候。他说:“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何等伟大的抱负,何等英雄的气概!
儒者济世利人,力挽狂澜的抱负与自信,其时代的责任感,让人肃然起敬。
“自尧舜至汤,自汤至文武,皆五百余年而圣人出。名世,谓其人德业闻望,可名于一世者,为之辅佐。若皋陶、稷、契、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生之属。”
“周,谓文武之间。数,谓五百年之期。时,谓乱极思治可以有为之日。于是而不得一有所为,此孟子所以不能无不豫也。”
“言当此之时,而使我不遇于齐,是天未欲平治天下也。然天意未可知,而其具又在我,我何为不豫哉?然则孟子虽若有不豫然者,而实未尝不豫也。盖圣贤忧世之志,乐天之诚,有并行而不悖者,于此见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充虞:孟子的学生。
- 豫:愉快。
- 名世:闻名于世。
翻译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高兴的样子。从前我听老师您说过:‘君子不埋怨天,不责怪人。’”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每五百年必定会有圣王出现,这期间必定会有闻名于世的贤才。从周代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按年数说已经超过了,按当时的情况来考察,是可以出现圣王和贤才了。大概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吧;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高兴呢?”
赏析
这段文字展现了孟子的气度和自信。他认为时代在变化,虽然当前局势未达理想状态,但他坚信自己对于平治天下有着独特的使命和责任。他对历史规律有着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自己充满信心,这种胸怀和气魄令人钦佩。他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既体现了他作为老师的真诚,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和社会有着深邃的思考。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