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十四节

· 孟子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不该停止的事却停止了,那么就没什么不可以停止的了。对于本应厚待的人而薄待,那么没有谁不可薄待了。前进得太猛的人,后退得也就快。”

赏析

这段话似乎没头没脑,不着边际,实际上当是孟子在评论某种人。 孟子在这里一共说了三种情况,不过,前两种情况的性质是一样的,用孔子的术语来说,都是“不及”的问题。后一种则是说的“太过”的问题,前进太猛做得过了头,其结果是退起来也会快得很,结果还是达不到目的。这就应了孔子的话:“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或者叫做“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可见,孟子在这里依然是师承孔子的意思,分别说到“不及”与“过”的弊病。 “三者之弊,理势必然,虽过不及之不同,然卒同归于废弛。”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