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三节

· 孟子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只奉养健在的父母的难以担当大事情,只有为他们安葬送终了,才可以担当大事情。”

赏析

本章论孝。孟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因此实际仍然是论仁。 对父母双亲,不仅要赡养还要送终。对父母,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对君王也一样。这与古人对生命的认识有关。古人认为,灵魂才是生命的真正所在,而肉体只是灵魂暂时的依托罢了。父母死了,只是肉身死亡,其真正的生命灵魂并未死去。所以,古人既重赡养,也重送终。 “事生固当爱敬,然亦人道之常耳;至于送死,则人道之大变。孝子之事亲,舍是无以用其力矣。故尤以为大事,而必诚必信,不使少有后日之悔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养生:侍奉健在的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
  • 送死:指给去世的父母举办丧事。

翻译

孟子说:“供养健在的父母还算不上是最为重大的事情,只有为去世的父母办好丧事,才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最为重大的事情 。”

赏析

这短短一句话体现了孟子极其看重丧葬之事。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丧葬不仅仅是对逝者的送别仪式,更是一种道德与伦理的体现。从孟子的观点来看,赡养父母在日常中相对容易做到,而丧葬则更能考验一个人对父母的情义深厚程度。因为举办丧事期间要遵循各种复杂的礼节规范,投入大量心血,只有真正重视、敬爱父母的人,才会用心把丧事办好,这表达了对父母最后的孝顺和敬重,同时也与儒家重“礼”思想紧密相连,反映出儒家通过丧葬之“礼”来强化家族伦理与社会秩序的理念。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