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八节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些事吗?
孟子答道:“历史记载中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臣下弑杀他的君王,行吗?”
孟子说:“破坏仁的叫做贼,破坏义的叫做残。既害仁又害义的叫做独夫民贼。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独夫民贼纣,没听说他是弑君。”
注释
放:流放。
贼:害。残:伤。贼仁者:凶暴淫虐,绝灭人性。贼义者:颠倒是非,丧失理性。
一夫:失掉人民同情的孤立者。
赏析
商汤放逐夏桀,武王是作为臣子而讨伐商纣王的,这按中国传统都叫“弑君”,叫“犯上作乱”,甚至连孔子也这么看。他在评价称颂舜帝的《韶》乐和歌颂武王的《武》乐时就曾说,《韶》“尽善尽美”,《武》“尽美”未“尽善”。舜帝当天子是受禅,武王当天子是“弑君”的结果,所以孔子才认为《武》乐的内容不好。
在这个问题上,孔孟至少有两大不同:一、孔孟虽然都讲“仁政”,也都讲君臣父子的伦常关系,即“礼”,但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孔子常犯糊涂,拘于“礼”而不顾“仁”;孟子思想更明确,认为“仁”才是“礼”的核心,君臣之“礼”如果违反了“仁”,要他何用呢?所以孟子反复讲,“民贵君轻”,国君不称职,可以废了另立,如果天子是暴君,可以杀,不叫“弑”。显然,孟子的思想比孔子先进。
孔孟性格也有不同。孔子较拘谨保守,孟子有反叛性格。比如孟子说人家国君“望之不似人君”,并说要“藐视”国君,还说如果“我得志”当了国君将如何如何,认为自己肯定比国君们当得好。孔子身上贵族思想家的色彩很浓,孟子身上虽然也有贵族色彩,但也有相当浓厚的平民色彩。正因为孟子的这些特点,所以很多统治者并不喜欢他。直到唐代,经过韩愈的大力推崇,孟子才成为“亚圣”。甚至到了明代,还发生过孟子牌位被朱元璋赶出孔庙的事。
“害仁者,凶暴淫虐,灭绝天理,故谓之贼。害义者,颠倒错乱,伤败彝伦,故谓之残。一夫,言众叛亲离,不复以为君也。”
“盖四海归之,则为天子;天下叛之,则为独夫。所以深警齐王,垂戒后世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 桀:夏朝最后的君主。
- 武王: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 纣:商朝末代君主帝辛。
- 弑(shì):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翻译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记载上有这样的事。”齐宣王说:“作臣子的杀掉他的君王,可以吗?”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子杀君啊。”
赏析
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对于君主与仁义道德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强调君主若背离仁义道德,就不再值得被绝对尊崇,甚至可以被推翻。孟子在这里通过对词汇的精确界定和区分,如“贼”“残”“一夫”等,鲜明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即正义的行动不应被简单地视为“臣弑其君”,而应根据行为的本质和道德内涵来评判。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和进步性,也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提醒人们关注权力的合法性和道德基础,不能盲目地接受和服从权威。同时,也反映出孟子对于仁政和道德准则的坚定推崇。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九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