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九节

· 孟子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人不同于禽兽的就只有那么一点点,一般的老百姓把仁义丢弃了,而君子却时时心里装着它。舜明白万物的规律,了解人事的道理,自觉遵循仁义的道路行走,而不是把仁义作为手段来使用。”

注释

几希:形容少。 由:经由,遵循。

赏析

本章论仁义为立身之本而非手段方法。 孟子认为,人和禽兽之别只有一点点,就是人有仁义,而禽兽没有。人刚生下来时,人人都有仁的天性,即所谓“赤子之心”,但因后天环境不同,庶民百姓抛弃了仁义,君子则保存了仁义,像舜这样的人更把仁义发扬光大,所以成了圣人。舜明白事物的道理,明察人类的常情,所以他由仁义之大道而行进,并非仅仅把仁义当作手段工具来推行。 所谓“由仁义行”与“行仁义”,孟子发现二者的区别,这是很敏锐而深刻的见解。 但他认为只有君子才保存发扬了“赤子”的仁义天性,“庶民”把这些东西都丢了,这不仅是荒谬的,而且说明他骨子里认为“君子”才是真正的人,而小民不是。 “物理固非度外,而人伦尤切于身,故其知之有详略之异。在舜则皆生而知之也。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则仁义已根于心,而所行皆从此出。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此则圣人之事,不待存之,而无不存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几希:极少,一点点。

翻译

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百姓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自然地顺着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去推行仁义。”

赏析

这段话强调了人与禽兽的细微差别,并指出君子能保持这一差别。以舜为例,说明真正有仁德的人是自然而然地依循着仁义行事,而非刻意去做表面的仁义之举。它体现了孟子对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正的仁义本质的揭示,引导人们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和提升,追求自然而然的道德践行,而非仅仅流于形式。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