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孟子说:“陈仲子,假如不合道义地把齐国交给他,他是不会接受的,别人都相信他这点,但这只是舍弃一筐饭、一碗汤的义。人的罪过没有比不讲父兄君臣尊卑关系更大的了。因为他在小事上的节义,而去相信他在大事上的节义,怎么行呢?”
注释
仲子:即陈仲子,孟门弟子。详见卷六第十章。
箪(dān):盛饭的竹器。
焉:犹“于”。亡:无。
赏析
在卷六第十章里,孟子批评过陈仲子病态的廉与义,本章照样批评他的义只是舍弃一筐饭、一碗汤的义。孟子认定的真义、大义是什么?是亲亲和尊尊。而陈仲子避兄离母,又耻其兄为齐国大臣,所以孟子认为他是没有亲戚、君臣、上下,他的廉洁只是小节操,不是大节操。
“言仲子设若非义而与之齐国,必不肯受。齐人皆信其贤,然此但小廉耳。其辟兄离母,不食君禄,无人道之大伦,罪莫大焉。岂可以小廉信其大节,而遂以为贤哉?”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