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懊侬歌》表现恋情;诗曰: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还有二千在。诗浅白明了,但很有诗味。其味在于巧用数字,构成“减法”算术。后三句“三千三”减去“一千三”还有“二千”。这是行路人计算行程的心理。虽未走上一半,却觉得已去了不少路。这就把一个出门在外的男子那种归心似箭、祈盼早与女友相会的心情很好地表现出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懊侬(ào nóng):南朝乐府民歌中多为表达哀怨之情的词语,如懊恼、悔恨等。(这里“懊侬歌”为一种曲调名)
- 江陵:地名,在今湖北省。
- 扬州:地名,在今江苏省。
翻译
从江陵到扬州,有三千三百里的路程。已经走了一千三百里,还剩下二千里的路程。
赏析
这首《懊侬歌》语言简洁明快,内容朴实无华。通过简单的数字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行程的进展和剩余的距离。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以其直白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旅人在路上的情景。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一种朴素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南朝乐府民歌的特色,即贴近生活,真实地反映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