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即事寄舍弟紞

· 王维
寓目一萧散,销忧冀俄顷。 青草肃澄陂,白云移翠岭。 後沔通河渭,前山包鄢郢。 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 地多齐后㿉,人带荆州瘿。 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心悲常欲绝,髮乱不能整。 青簟日何长,闲门昼方静。 颓思茅檐下,弥伤好风景。
拼音

注释

王紞(dǎn):王维最小的弟弟,曾任祠部员外郎、司勋郎中(《郎官石柱题名》),大历十二年四月以前官太常少卿,后坐依附元载贬官(见(旧唐书·代宗纪》)。诗题下底本注云:“次荆州时作。”按:宋蜀本、静嘉堂本、元刊刘须溪校本等俱无此五字,今删去。 寓目:过目、看一下。 一:一时、忽然。 萧散:萧洒闲散。 肃:静。 陂:全诗校:“一作波。” “后沔通河渭”句:疑作者时居辋川,辋水入灞水,灞水入渭水,渭水入黄河,故云。沔,一作“浦”。 前山:当指秦岭。鄢:楚别都,在今湖北宜城西南。郢:楚郢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齐后㿉:《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疥且疟,期年不已。”齐后,齐君。㿉,一作“瘧”。 荆州瘿(yǐng):《晋书·杜预传》载,预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率众伐吴,“吴人知预病瘿(生在脖子上的囊状瘤子),惮其智计,以瓠系狗颈示之。每大树以瘿,辄斫使白,题曰‘杜预颈’。” 赤笔书:指仙书符篆之类。 丹砂井:《抱朴子·内篇·仙药》载,临沅廖氏宅,人居之皆寿考,而不知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 簟(diàn):竹席。此句用江淹《别赋》“夏簟清兮昼不暮”之意。

林园估计就是山林田园的意思。即事就是以眼前的事物为题材写诗,经常在题目中出现。这首诗就是说看到眼前的景色写诗寄托给弟弟王紞的意思。 首句说作者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色,希望能很快把自己的忧愁散去。下面三句写景,既有比较开阔,又有近前的,而且有动有静,视觉听觉都被调动。齐后㿉指疟疾,因为齐景公曾长期患疟疾。荆州瘿指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这句可能是诗人写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可能是写弟弟王紞的,估计后者可能性大一些。赵殿成笺注:“赤笔书,当作仙书、符篆之解。”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想要求仙访道吧,但是没有“丹砂井”,应该是这个意思。青簟指的是青色的竹席,这句是说自己的孤单吧。 如果认为是弟弟不在身边,因此孤独寂寞看到好风景仍然伤心,肯定说得过去。但是看到有一种说法是有点悼念亡妻的意思,那句“地多齐后㿉”就是暗示妻子死因是疾病。如果这样的话,那句赤笔书也说不定是相见妻子的鬼魂什么的。总之,这首诗表达的是孤单悲伤的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寓目:过目,观看。
  • 萧散:形容举止、神情自然,不拘束。
  • 俄顷:片刻,一会儿。
  • 鄢郢(yān yǐng):春秋战国时楚都。
  • (nüè):疮。
  • (yǐng):中医指多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或生活在山区与水中缺碘有关的病。

翻译

目光所及一片潇洒疏散,期望能在片刻间消除忧愁。青青的野草使清澈的池塘更显肃穆,白云移动到了翠绿的山岭之上。后面的沔水与河渭相通,前面的山峦包含着鄢郢。松树包含着风里的声音,花朵对着池塘中的影子。这地方多有齐后那样的疮,人们带着荆州地区那样的瘿病。白白地想着用红笔书写,哪有能炼丹的丹砂井。心中悲伤常常要达到绝望,头发乱了也不能整理。青竹席的白天怎么这么长,安静的闲门白天才如此安静。在茅草屋檐下陷入颓废的思绪,更加伤感这美好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青草、白云、松树、花朵等,展现出一种清幽之美。但同时又透露出心中的悲愁,如“心悲常欲绝”等,与周围的宁静景色形成对比。诗中还提到一些地方特色和人们的病症,增加了现实感。整体上,这首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王维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