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茘支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
茘支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茘支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茘支。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西湖食荔支」:傅注本作「西湖食荔子」,元延祐本作「西湖食荔枝」,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作「荔枝」,兹从毛本。
荔支:龙榆生笺引《後汉书·卷四·和帝本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又引晋·嵇君道《南方草木状·卷下·〈果类·荔支〉》:「荔支,树高五六丈馀,如桂树,缘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官。扶荔者,以荔支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後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诛死者数十,遂不复茂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句:傅子立注:「荔支经日,则色香味俱变。必由海道以进者,欲速致也。」刘尚荣按:「白乐天《〈荔支图〉序》:『荔支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云帆:龙榆生笺:「李太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句:傅子立注:「蔡君谟《荔支谱》:『荔支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司马相如赋上林云:「荅遝离支」,盖夸言之,无有是也。东京、交阯七郡,贡生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和帝诏太官省之。……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时之词人多所称咏,张九龄赋之以托意。然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馀,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是生荔支中国未始见之也。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诸郡与夔梓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耳。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支者也』杜子美诗云:『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又隋炀帝《海山记》:『大业中,闽地贡五种荔支。』」刘尚荣按:「详见宋蔡君谟《端明集·卷三十五·〈荔支谱·第一〉》。杜句出《解闷十二首(其十)》,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龙榆生笺:「杜子美《解闷》诗:『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又:『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座,龙本作「坐」。按,此处「座」、「坐」通用。
轻红酽白:傅子立注:「壳轻红而肉酽白也。《荔支谱》:『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此其绝品耳。」刘尚荣按:「详见蔡君谟《荔支谱·第二》。」龙榆生笺引《荔支谱》:「今列陈紫之所长,以例众品。其树晚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酽,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作「酿」。
纤手擘:傅子立注:「杜子美诗:『轻红擘荔支。』」刘尚荣按:「杜句出《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七》。」
恰似:明吴讷钞本、毛本作「恰是」。
十八娘:傅子立注:「《荔支谱》:『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其冢今在城东报国院,冢旁犹有此树云。』」刘尚荣按:「详见蔡君谟《荔支谱·第七》。」
序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茘支》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主要写茘支贡史,下片写了词人自己品嚐茘支的情景。全词色调鲜明,古今对比,不仅写出了词人喫茘支的情调,而且突出了茘支的珍贵品质。
赏析
上片,写茘支贡史。「闽溪珍献,过海雲帆来似箭」,叙述运输贡品茘支的艰辛。不「珍」不能作为「献」品。皇上看中了的茘支,就是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得按时送到。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原来运贡茘支是从陆路,即是这样,仍然免不了遭受劳民伤财之灾,因要保鲜,不得不经由海路运输。「雲帆」说明船如雲集,多而繁忙。「似箭」说明时间快速,来往不停。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唐咸通七年(西元八六六年),终于停贡茘支,使得朝廷上下「金盘」皆罄,即词人在词中所写「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这种贡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农民人权取得一大进步,值得庆贺。
下片,词人写自己现时食鲜茘支的美昧。「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历史衍进到了宋代,茘支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谁能想象,当年皇上能见到现时「轻红酿白」的鲜茘支,能见到现时这种「佳人纤手擘」的鲜茘支。若不是贡茘支史的结束,今日词人也衹能望茘支而止步,也喫不到「闽溪珍献」。正是词人在宴遊会上,喫到了「佳人纤手擘」的「轻红酽白」、「凝如水晶」的鲜茘支,他纔这样兴趣昂然地赞美鲜茘支。「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由「轻红酿白」写到「骨细肌香」,赞颂了茘支的外表美和内在美,胜似「佳人」「十八娘」。自古文人以美女来写花果是最愚笨的。然而词人以「十八娘」来美化茘支则有其特殊的含意。词人喫的鲜茘支「恰似当年」名叫「十八娘」茘支珍品,富有传奇色彩。
全词,以古今对比的手法,写了词人西湖食茘支的情趣。色调鲜明,词语轻快,有如「佳人纤手擘」茘支似的。词中提到的「十八娘」,一语双关,既赞美了十八娘,又烘託了茘支品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珍献:珍贵的贡品。
- 酽(yàn):浓,深。
翻译
来自闽溪的珍贵贡品,渡过大海乘着如云般的帆船快速而来。美玉般的荔枝放在金色的盘子里,已经有四百年没有将这样奇特美丽的荔枝作为贡品了。淡淡的红色和浓浓的白色,很适合称呼佳人用纤细的手来剥开。其果核细小果肉清香,恰似当年的荔枝名品十八娘。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荔枝作为贡品来到西湖的情景,突出其珍贵和难得。下阕则着重描写荔枝的形态之美和诱人之处,将其与佳人联系起来,更添一份韵味。全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荔枝的美妙,语言清新明快,富有诗意和美感。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减兰 · 鹓雏以所著红豆书屋近词见示,赏以小词 》 —— [ 清 ] 高燮
- 《 减字木兰花 · 卖花担上 》 —— [ 宋 ] 李清照
- 《 减字木兰花 》 —— [ 宋 ] 魏夫人
- 《 减字木兰花 · 春怨 》 —— [ 宋 ] 朱淑真
- 《 减兰闺怨 》 —— [ 清 ] 郭则沄
- 《 减字木兰花 · 兰花十首其八晚 》 —— [ 宋 ] 李子正
- 《 减字木兰花 · 斜红叠翠 》 —— [ 宋 ] 向子諲
- 《 减兰 》 —— [ 清 ] 郭则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