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日夜月

· 于谦
谁将白玉钩,挂向柳梢头。 镜缺姮娥恨,眉颦越女羞。 生光从此夜,满魄待中秋。 但愿团圆夕,相看入凤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玉钩:比喻月亮。
  • 镜缺:比喻月亮不圆。
  •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 眉颦:皱眉,形容月亮弯弯的样子。
  • 越女:古代越国的女子,这里比喻月亮。
  • 生光:月亮开始发光。
  • 满魄:指月亮圆满。
  • 团圆夕:中秋节,象征家人团聚。
  • 凤楼:华美的楼阁,这里指美好的地方。

翻译

是谁将那白玉制成的钩子,悬挂在柳树的梢头。 月亮不圆,嫦娥心中或许有遗憾,弯弯的月牙像是越女皱起的眉头,显得有些羞涩。 从今夜开始,月亮将逐渐变亮,直至中秋节时圆满。 只愿在那团圆的夜晚,我们能够相望于华美的楼阁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和形象。诗中“白玉钩”、“镜缺”、“眉颦”等词语,巧妙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和变化,同时融入了嫦娥和越女的传说,增添了诗意和遐想。后两句表达了对中秋团圆的期盼,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谦

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