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蒙古僧印空岩黄龙寺

· 张翥
古刹西江外,师居最上方。 山神出护法,天女下焚香。 久客霜髭满,归舟云树长。 秋期到天目,容我借禅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师居:师傅居住的地方。
  • 最上方:指山的高处。
  • 山神:山中的神灵。
  • 护法:保护佛法。
  • 天女:天上的仙女。
  • 焚香:烧香,表示敬意。
  •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 霜髭:因年老而变白的胡须。
  • 归舟:回家的船。
  • 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 秋期:秋天的约定。
  • 天目:山名,位于浙江省。
  • 禅床:禅师打坐的床。

翻译

古老的寺庙坐落在西江之外,师傅居住在山的最高处。 山中的神灵出来保护佛法,天上的仙女下来烧香表示敬意。 长期在外的人胡须已满是霜白,归家的船在云雾缭绕的树木间穿行。 秋天的约定到了天目山,容许我借用禅师的床休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外修行后归来的情景。诗中,“古刹”、“山神”、“天女”等词语构建了一个神圣而宁静的佛教世界,而“久客霜髭满”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僧人的沧桑。最后,诗人期待秋天能到天目山,借禅床休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张翥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