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龙门游泛

· 李峤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晴晓:晴朗的早晨。
  • 国门:都城的城门。
  • :和煦的样子。
  • 伊川阙:伊水旁的阙楼,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
  • 衍漾:水波荡漾。
  • 芬月:芳香的月份,这里指春月。
  • (kān):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 罗袂:轻软的丝织衣袖。
  • (juàn):挂住。
  • 香桡:香木制成的船桨。
  • 苔发:苔藓,形容水边苔藓茂盛。
  • 流芳:指美好的名声或事物。

翻译

晴朗的早晨,都城的城门大开,城门处和煦的气息即将发散。 洛阳的道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向南望去,可以看到伊水旁的阙楼。 水波随着和风轻轻荡漾,清明时节,春月送来芬芳。 林中的树木似乎在动,仿佛窥见了两座山峰,水面清澈,映出千百个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轻软的丝织衣袖挂住了杨树的细丝,香木制成的船桨触碰到了水边的苔藓。 众人心中的快乐还未消散,只怕这美好的时光会很快结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洛阳城外的春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晴晓国门通”一句,即以开阔的视野拉开了春日游赏的序幕。随后,诗人通过对“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等景象的描写,传达出春日的和煦与生机。结尾的“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深厚情感。

李峤

李峤

唐赵州赞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迁给事中。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