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晴晓:晴朗的早晨。
- 国门:都城的城门。
- 蔼:和煦的样子。
- 伊川阙:伊水旁的阙楼,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
- 衍漾:水波荡漾。
- 芬月:芳香的月份,这里指春月。
- 龛(kān):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 罗袂:轻软的丝织衣袖。
- 罥(juàn):挂住。
- 香桡:香木制成的船桨。
- 苔发:苔藓,形容水边苔藓茂盛。
- 流芳:指美好的名声或事物。
翻译
晴朗的早晨,都城的城门大开,城门处和煦的气息即将发散。 洛阳的道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向南望去,可以看到伊水旁的阙楼。 水波随着和风轻轻荡漾,清明时节,春月送来芬芳。 林中的树木似乎在动,仿佛窥见了两座山峰,水面清澈,映出千百个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轻软的丝织衣袖挂住了杨树的细丝,香木制成的船桨触碰到了水边的苔藓。 众人心中的快乐还未消散,只怕这美好的时光会很快结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洛阳城外的春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晴晓国门通”一句,即以开阔的视野拉开了春日游赏的序幕。随后,诗人通过对“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等景象的描写,传达出春日的和煦与生机。结尾的“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