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
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鲁叟。
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
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
力禦异端侮,圣门俨先后。
末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骸骨(hái gǔ):尸骨。
- 龙蚁:比喻高贵与卑微。
- 一朽:同归于朽坏。
- 太昊: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伏羲氏。
- 画卦:指伏羲创造八卦。
- 迄周:直至周朝。
- 井柳:指周朝的井田制和柳下惠,后者是周朝的贤人。
- 经制:经典制度。
- 鲁叟:指孔子,因其为鲁国人。
- 立言:创立学说。
- 纲常:指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 万古:永远。
- 夷丑:指外族或不文明的人。
- 荀扬:指荀子和扬雄,两位古代儒家学者。
- 微疵:小缺点。
- 揭韩斗:指揭露和批判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 力禦:努力抵御。
- 异端:指与儒家正统思想不同的学说。
- 圣门:指儒家。
- 末学:后来的学者。
- 身泯:身死。
- 誉常:名声永存。
翻译
人人都有尸骨,无论是龙还是蚁,最终都会朽坏。但圣贤却似乎不死,天似乎对他们特别厚待。从太昊画卦开始,到周朝的井田制和柳下惠,经典制度得以完备,中途的衰落幸赖孔子复兴。他们创立的学说奠定了纲常,永远地隔绝了外族和不文明的人。荀子和扬雄虽有小缺点,但后来的学者如揭韩斗般批判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他们努力抵御异端,儒家的地位因此稳固。后来的学者若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即使身死,名声也将永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诗中,“骸骨”与“龙蚁”的对比,突显了圣贤的不朽与伟大。通过对太昊、周朝、孔子的提及,诗人强调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最后,诗人对后学的期望,体现了对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