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复大宣城学录

· 方回
莆田鄣郡本同宗,更著深衣臭味同。 秃笔有天犹易补,孤灯无地可能容。 不趋宰相翘材馆,宁纠诸侯泮水宫。 十载凤池科尚在,已应一举首登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莆田:地名,今福建省莆田市。
  • 鄣郡: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
  • 深衣:古代士人的一种礼服,这里指方复大穿着的服饰,象征其身份和学识。
  • 秃笔:指用得笔尖磨损的笔,比喻勤奋写作。
  • 翘材馆:指选拔人才的地方。
  • 泮水宫:古代学府,这里指方复大所在的学府。
  • 凤池:指朝廷,科举考试的地方。
  • 一举首登龙:比喻一举成功,成为显贵。

翻译

莆田和鄣郡本是同宗,你穿着深衣,我们的志趣相投。 即使笔尖磨损,天空仍有补救之处,孤灯虽小,却能照亮无地之处。 你不愿趋附权贵,宁愿在学府中纠正诸侯的错误。 十年过去了,科举考试的荣耀依旧,你应已一举成功,成为显贵。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送别方复大去宣城学录时所作,表达了对方复大学识和品格的赞赏。诗中通过“深衣”、“秃笔”、“孤灯”等意象,描绘了方复大勤奋学习、不慕权贵的形象。末句“一举首登龙”预示方复大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成为社会的显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方复大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