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亭

· 陶安
松声如诉老桓奸,白纻纤歌污楚山。 南北东西春眼底,古今兴废夕阳间。 半天荒井泉花碧,千载残基碣藓斑。 万壑清风扫遗臭,野僧云卧竹阴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望亭:亭名,具体位置不详。
  • 陶安:明代诗人。
  • 桓奸:指东汉末年的权臣桓温,因其野心勃勃,后世常以“桓奸”称之。
  • 白纻:古代一种细而白的麻布,此处指穿着白纻的歌女。
  • 纤歌:细声唱歌。
  • 污楚山:楚山,指楚地的山,污,此处意为歌声回荡,仿佛污染了山间的清静。
  • :石碑。
  • 藓斑:苔藓的斑点,形容石碑古老。

翻译

松涛声仿佛在诉说着老桓温的奸诈,穿着白纻的歌女细声歌唱,回荡在楚山之间。 四周的春景尽收眼底,古今的兴衰更迭在夕阳的余晖中交织。 半空中的古井泉水碧绿,千年的残破基石上苔藓斑斑。 万壑清风吹散了历史的遗臭,野僧在竹林的阴凉处悠闲地卧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四望亭周围的景色,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松声如诉老桓奸”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松涛声比作对历史人物的诉说,寓意深远。后文通过对春景、夕阳、古井、残基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结尾的“万壑清风扫遗臭,野僧云卧竹阴闲”则表达了超脱尘世、向往自然宁静生活的情感。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