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
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
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
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
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竹:指楚地的竹子,这里可能指用楚竹制成的乐器。
- 新声:新的乐曲或音乐。
- 识音者:懂得欣赏音乐的人。
- 潇湘:指潇水和湘水,也泛指湖南地区。
-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高贵和美好。
- 鹤:鹤,古代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吉祥。
- 江花:江边的花朵。
- 山日:山间的阳光。
- 昼曛:黄昏时分。
- 众浊:指嘈杂的声音。
- 孤清:孤独而清静。
- 氛氲:形容思绪或情感的浓烈。
- 灵均泪:指屈原的泪水,屈原字灵均,是楚国的大夫,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
- 湘水文:湘水中的波纹,这里可能暗指屈原的诗文或其悲剧的传说。
翻译
我手中握着一首新颖的乐曲,是用楚地的竹子制成的乐器演奏的,但还未有人听过。 能听懂这音乐的人是谁呢?在清冷的夜晚,我将这乐曲吹奏给你听。 这乐曲曾是潇湘之地的引子,曾经感动过潇湘的云彩。 一旦凤凰听见了,它改变了听觉;再次惊动仙鹤,它失去了同伴。 江边的花朵不是在秋天落下,山间的阳光在白昼的黄昏时分。 众声嘈杂,我却感到孤独而清静,思绪浓烈。 如果你想看到怨恨的形状,愿你向明月寻求。 一捧屈原的泪水,千年的湘水波纹。
赏析
这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新声”与“楚竹”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潇湘”、“凤”、“鹤”等意象,诗人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富有诗意的世界。末句以“灵均泪”和“湘水文”作结,不仅表达了对屈原悲剧的同情,也寄托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孟郊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