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山人裕卿归永嘉

褐衣睥睨向咸秦,独有垆头客最亲。 穆叟去非忘醴日,薛公游亦卖浆人。 杖虽马箠今能隐,握以骊珠未厌贫。 雁荡山前高卧好,风尘何处望荆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褐衣:粗布衣服,指平民。
  • 睥睨(pì nì):斜视,有傲慢之意。
  • 咸秦:指咸阳,秦的都城,这里泛指长安一带。
  • 垆头:酒店。
  • 穆叟:指春秋时期的穆生,因不嗜酒,楚王设醴(甜酒)以待之。
  • (lǐ):甜酒。
  • 薛公:指战国时期的薛公,曾卖浆(稀粥)以自给。
  • 马箠(mǎ chuí):马鞭。
  • 骊珠: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比喻珍贵的人或物。
  •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荆榛:荆棘和杂草,比喻困难和险阻。

翻译

穿着粗布衣裳,傲然斜视着长安城,只有在酒店里的朋友最为亲近。 穆生离去并非因为忘记了甜酒的日子,薛公游历也不过是卖稀粥的普通人。 虽然现在隐居不用马鞭,但手中握着的宝珠仍不满足于贫穷。 在雁荡山前高卧,享受着宁静,风尘中何处还能期望没有荆棘和杂草的旅途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名叫康裕卿的山人离开长安归隐永嘉的情景。诗中通过“褐衣睥睨”和“垆头客最亲”等词句,展现了主人公的傲骨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同时,通过引用穆生和薛公的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以雁荡山为背景,抒发了主人公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