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都回至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二首

· 刘基
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一辞都门去,便觉京国遥。 轻霜入秋鬓,落英罄寒条。 念我且哖友,高谊薄九霄。 恨我处遐远,不得陪晨朝。 绵绵久要心,万里匪为辽。 鳣鲂赴清渊,孔翠依兰苕。 飞潜各有适,分得无外徼。 伫立望阊阖,倾耳聆箫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冥:青色的天空。
  • 征鸿:远行的鸿雁,常用来比喻离别的人。
  • 萧萧:形容风声。
  • 都门:京城的城门。
  • :远。
  • 轻霜:微薄的霜。
  • 落英:落花。
  • :尽,空。
  • 寒条:寒枝。
  • 且哖:此处似为“且年”,意为年长或多年的朋友。
  • 高谊:深厚的情谊。
  •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
  • 遐远:遥远。
  •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 久要:长久的约定。
  • :不。
  • :远。
  • 鳣鲂:两种鱼,这里比喻各自的生活轨迹。
  • 孔翠:孔雀和翠鸟,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兰苕:兰草和苕草,比喻美好的环境。
  • 飞潜:飞翔和潜游,比喻不同的生活方式。
  • 分得:各自得到。
  • 外徼:外围,边界。
  • 伫立:长时间站立。
  • 阊阖: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京城的大门。
  • 箫韶:古代的乐曲,这里指美好的音乐。

翻译

西风吹过青色的天空,远行的鸿雁在夜晚发出萧萧的风声。 一离开京城的城门,便感觉京城变得遥远。 微薄的霜花侵入了秋天的鬓发,落花尽在寒枝上。 想念我多年的朋友,他的深情厚谊高如九霄。 遗憾的是我身处遥远,不能陪伴你早晨的朝会。 我们长久的约定,即使万里之遥也不觉得远。 像鳣鲂鱼游向清澈的深渊,孔雀和翠鸟依偎在兰草和苕草间。 飞翔和潜游各有各的适应,各自得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外界的限制。 我长时间站立,望着京城的大门,倾听着美好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后的心情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诗中通过西风、征鸿、轻霜、落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遥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无限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的向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