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台山怀古四首

京台聊暇日,四望柳条春。 象郡元吞楚,龙洲自隔秦。 英雄无窟宅,战伐有埃尘。 汉文宽大诏,犹自感遗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粤台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可能是指粤秀山或越秀山。
  • 黎民表:清代诗人,字熙载,号石湖。
  • 京台:指北京的宫台,此处借指京城。
  • 暇日:闲暇时光。
  • 象郡:古代行政区划,包括今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一带,曾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郡。
  • 元吞楚:原意为象郡地域广大,能包容楚地,此处暗指历史上的兼并。
  • 龙洲:泛指南方地区,可能指岭南一带。
  • :指秦朝。
  • 窟宅:藏身之处,此处指英雄的居所。
  • 埃尘:尘土,形容战争的烽烟。
  •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以其宽厚仁德著称。
  • 宽大诏:宽宏大量的诏书,此处可能指汉文帝时期的仁政措施。
  • 遗民:指前朝遗留下来的百姓。

翻译

在京都的闲暇日子里,放眼望去满目都是春天的柳树绿意。象郡的历史悠久,曾经能够吞并楚地;而龙洲之地,自古以来就与秦地相隔。那些英勇的英雄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们的战斗留下了漫天的尘埃。即便是汉文帝那样宽厚仁慈的君主,他的宽大诏令仍然让遗留在这里的百姓感到感激。

赏析

黎民表这首诗以粤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变迁和英雄事迹,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和平盛世的向往。诗人巧妙地运用象郡、龙洲等地理概念,勾勒出广阔的历史画卷。同时,通过对汉文帝宽大诏令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仁政的推崇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黎民表的诗才和历史感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