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佥都御史余公奉使还京

· 韩雍
酒罢西江第一楼,还朝人物异常流。 作官最重乡邦羡,奉使能分社稷忧。 此去横班须独对,遥知前席定三留。 好将民隐条陈尽,为报皇情宠眷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佥都御史:官名。“佥”(qiān),意为众人、大家。
  • 奉使:奉命出使。
  • 异常流:不同寻常的杰出人物。
  • 乡邦:家乡,故乡。
  • 横班:宋代武臣阶官。这里指朝官的一种级别较高的班次。
  •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以示亲近。

翻译

在西江第一楼饮完酒后,余公准备回到京城,他是朝中不同寻常的杰出人物。 作为官员,他最被家乡人所羡慕,奉命出使能够为国家分忧。 此次回京在朝班中定要独自应对各种事务,想必皇上会亲近他并再三挽留。 希望余公能把百姓的疾苦详尽地奏陈,以此报答皇恩,不辜负皇上的优厚宠眷。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雍为送佥都御史余公奉使还京而作。诗中首先描绘了余公的非凡身份和地位,在西江第一楼饮酒后准备还朝,强调他是杰出人才。接着提到余公作为官员,在家乡备受羡慕,且能为国家分忧,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后设想余公回到京城后在朝班中的情形,认为皇上会对他亲近并挽留,表现出对余公的高度期望。最后,诗人希望余公能将百姓的疾苦如实奏陈,以报答皇恩,展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余公的信任。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余公的赞美和祝福,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