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华道中 [明] 王守仁 微雨山路滑,山行人轻舟。桃花夹岸迷远近,回峦叠嶂盘深幽。 奇峰应接劳回首,瞻之在前忽在后。不道舟行转崛岖,但怪青山亦奔走。 薄午雨霁云亦开,青鞋布袜无尘埃。梅蹊柳径度村落,长松白石穿林隈。 始攀风磴出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八 [明] 王守仁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原,体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四 [明] 王守仁 一友举:“佛家以手指显出,问曰:‘众曾见否?’众曰:‘见之。’复以手指入袖,问曰:‘众还见否?’众曰:‘不见。’佛说‘还未见性’,此义未明。” 先生曰:“手指有见有不见,尔之见性常在。人之心神只在有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九 [明] 王守仁 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五 [明] 王守仁 问:“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 先生曰:“亦是。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功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
登云峰望始尽九华之胜因复作歌 [明] 王守仁 九华之峰九十九,此语相传俗人口。 俗人眼浅见皮肤,焉测其中之所有? 我登华顶拂云雾,极目奇峰那有数? 巨壑中藏万玉林,大剑长枪攒武库。 有如智者深韬藏,复如淑女避谗妒。 闇然避世不求知,卑己尊人羞逞露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六 [明] 王守仁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症,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