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冢二首其二
明器夜为人,幽宫尽婚婿。
此事容有之,要非是常纪。
尝闻掘冢徒,自言习见鬼。
齿骨满百年,比次作泥委。
水银筑长河,鱼膏灯玉几。
苦作沙丘仪,未免劫时毁。
客有明月珠,一夕失所在。
黄金饰椟箱,洵美亦何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明器(míng qì):指明亮的器物,这里指明亮的月亮。
纪(jì):指规矩、法度。
冢(zhǒng):古代坟墓。
鬼(guǐ):指鬼魂。
齿骨(chǐ gǔ):指牙齿和骨头。
水银(shuǐ yín):指汞。
鱼膏(yú gāo):指鱼油。
沙丘(shā qiū):指沙堆。
劫时(jié shí):指灾难时期。
明月珠(míng yuè zhū):指明亮的月亮。
黄金饰椟箱(huáng jīn shì dú xiāng):指用黄金装饰的箱子。
翻译
治冢二首其二
明亮的月亮成了人,幽暗的宫殿里都是新娘和新郎。
这种事情可能会发生,但绝非常规。
曾听说挖坟的人,自称常见到鬼魂。
牙齿和骨头满百年,变成泥土堆积。
用汞筑起长河,用鱼油点亮玉几。
辛苦制作沙堆的仪式,却难免在灾难时期被毁。
有位客人失去了明亮的月亮珠宝,一夜之间不知所踪。
黄金装饰的箱子,虽然美丽,却又有何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诡异而又离奇的场景,通过对古代冢墓的描写,表达了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主题。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意味的词语,如明亮的月亮、鬼魂、牙齿和骨头等,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深度。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和景象进行隐喻,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