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仲坚挽词

窀穸无时旦,行年甫过先。 归心终莫遂,遗恨竟空填。 伯道名虽著,中郎业不传。 素书功未卒,谁为理残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窀穸 (zhūn xī):墓穴。
  • 行年:指经历的年岁。
  • 甫过先:刚刚超过。
  • 归心:回家的愿望。
  • 莫遂:未能实现。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空填:徒然填补。
  • 伯道:指学问或道德。
  • 中郎: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作者的职位或身份。
  • 业不传:事业未能传承。
  • 素书:指未完成的著作。
  • 功未卒:工作未完成。
  • 理残编:整理未完成的著作。

翻译

墓穴尚未到天明,经历的年岁刚刚超过先前。 回家的愿望终究未能实现,留下的遗憾竟是徒然填补。 虽然学问名声显著,但我的职位身份未能传承。 未完成的著作尚未完成,谁来整理这些残缺的篇章。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悼和对未竟事业的遗憾。诗中“窀穸无时旦”描绘了墓穴的孤寂,暗示生命的终结。通过“归心终莫遂”和“遗恨竟空填”,诗人抒发了对友人未了心愿的同情与自身未竟事业的无奈。最后两句“素书功未卒,谁为理残编”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后继无人的悲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事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