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宴乐
呜咽洞箫里,皓齿艳歌声。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春昼沉香火底,凉月碧桃花下,握手共谁听。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
白髭须,缘底事,为愁生。尊前怨思儿女,向我诉衷情。东第贵官鼓吹,北里市尘筝笛,适意各忻荣。老耳未聋聩,日日饮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呜咽 (wū yè):形容声音低沉、悲切。
- 皓齿 (hào chǐ):洁白的牙齿。
- 艳歌 (yàn gē):指美妙的歌曲。
- 同声同气 (tóng shēng tóng qì):形容志趣相投,意见一致。
- 双凤 (shuāng fèng):比喻两位才子或佳人。
- 沉香 (chén xiāng):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
- 碧桃 (bì táo):一种观赏桃树,花色鲜艳。
- 玉纤 (yù xiān):形容女子纤细的手指。
- 白髭须 (bái zī xū):白色的胡须。
- 尊前 (zūn qián):酒杯前,指宴席上。
- 怨思 (yuàn sī):怨恨和思念。
- 东第 (dōng dì):指贵族的宅邸。
- 鼓吹 (gǔ chuī):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指吹奏乐器。
- 北里 (běi lǐ):指市井或平民居住的地方。
- 筝笛 (zhēng dí):指古筝和笛子,两种乐器。
- 忻荣 (xīn róng):高兴和荣耀。
- 聋聩 (lóng kuì):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
翻译
在洞箫低沉悲切的伴奏中,洁白的牙齿间传出美妙的歌声。志趣相投的人们相互呼应,就像一对凤凰同时鸣叫。春日里,沉香在火底燃烧,凉爽的月光下,碧桃花盛开,我们握手共同聆听。有酒不必醉,轻轻地让纤细的手指倾倒。
白色的胡须,是因为什么事情,因为忧愁而生长。宴席上,儿女们向我诉说怨恨和思念的衷情。贵族宅邸中传来鼓吹乐声,市井平民的地方则是筝笛的旋律,各自满足于自己的快乐和荣耀。我虽老,但耳朵还未聋,每天都享受着这升平的宴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春夜宴乐的场景,通过洞箫、艳歌、沉香、碧桃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同声同气相应,双凤一时鸣”表达了志同道合者的共鸣,而“有酒且勿醉,细倩玉纤倾”则体现了宴饮中的节制与优雅。后半部分通过对比贵族与平民的生活,展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欢乐与荣耀,同时表达了诗人虽老但心不老,依然享受生活的态度。
胡祗遹
元磁州武安人,字绍闻,号紫山。少孤。既长读书,见知于名流。世祖初辟员外郎,授应奉翰林文字。历左司员外郎,忤权奸阿合马,出为太原路治中。莅职,以最闻。宋平,历官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所至有惠政。改江南浙西道,以疾归。卒谥文靖。善诗文散曲。有《紫山大全集》。
► 26篇诗文
胡祗遹的其他作品
- 《 木兰花慢 》 —— [ 元 ] 胡祗遹
- 《 木兰花慢 · 庆翰长八十 》 —— [ 元 ] 胡祗遹
- 《 木兰花慢 · 留题济南北城水门 》 —— [ 元 ] 胡祗遹
- 《 木兰花慢 · 赠歌妓 》 —— [ 元 ] 胡祗遹
- 《 阳春曲 · 春景 》 —— [ 元 ] 胡祗遹
- 《 太常引 · 为汪奉御夫人寿日 》 —— [ 元 ] 胡祗遹
- 《 南乡子 · 宿武安李仲威家因营葬事 》 —— [ 元 ] 胡祗遹
- 《 水调歌头 · 庆翰长生朝 》 —— [ 元 ] 胡祗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