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秋帘:秋天的帘幕,此处指秋天的景象。
- 次:和诗,依照别人诗的题材或体裁作诗。
- 迮士霖: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香爇(ruò):点燃香料。
- 金炉:金属制成的香炉。
- 孤罴(pí):孤独的熊,比喻孤独的英雄或杰出人物。
- 丛林:此处比喻人群或社会。
- 贺公:指贺知章,唐代诗人,以善吴语著称。
- 庄写:庄重的书写,指正式的写作或表达。
- 越吟:越地的诗歌,此处指用越地方言吟咏。
- 官烛:官方提供的蜡烛,指在官方场合或公务中使用的照明工具。
- 试事:考试或评判事务。
翻译
雨后,公馆里夜色沉沉,我点燃金炉中的香料,感觉坐得更加深入。 想起群马曾在冀北空驰,而今孤熊却在人群中显现。 贺公自然是擅长吴语,庄重的书写又何须用越地的吟咏。 在官烛照耀的风帘下共同考试,正适合举杯细谈心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夜晚的静谧场景,通过“香爇金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群马昔年空冀北,孤罴今日见丛林”运用了对仗和比喻,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人物的孤独与出众。后两句提及贺知章和越吟,展现了诗人对语言和文学的深刻理解。结尾的“官烛风帘同试事,正宜把酒细论心”则体现了诗人在公务之余,与友人共叙心事的惬意与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