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若华:若木之花,古代神话中的一种花,这里比喻日光。
- 煌煌:明亮的样子。
- 萦:环绕。
- 日驭:太阳。
- 气朔盈虚:指节气与朔望的循环变化。
- 馀数:剩余的数目,这里指岁末的余日。
- 低鬟:低垂的发髻。
- 孀娥:指嫦娥,这里比喻月亮。
- 孤负:即辜负。
- 团圆:指月亮圆满。
- 十三度:十三次,这里指一年中的月份。
- 生物:指世间万物。
- 趋功:追求功效,这里指万物生长。
- 得岁:指得到一岁的增长。
- 厄:困厄,这里指遭受困难。
- 黄杨树:一种生长缓慢的树,这里比喻受困的境遇。
翻译
若木之花般的光辉环绕着太阳,节气与月相的循环中积累着岁末的余日。低垂的发髻和含蓄的黛眉向孤独的嫦娥致敬,错过了十三次月圆的时光。世间万物都在追求生长功效,得到了一岁的增长,唯独山中的黄杨树遭受了困境。
赏析
这首作品以神话中的若木之花和嫦娥为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生长。诗中“若华煌煌萦日驭”一句,以华丽的辞藻形容日光的辉煌,暗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而“低鬟敛黛拜孀娥”则通过女子向月亮致敬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生物趋功得岁长,山中独厄黄杨树”则对比了万物生长的普遍规律和黄杨树的特殊困境,寓意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时间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吴景奎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旧有诵十二月吴江竹枝歌者戏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诗成梦乘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儿杜姓者同行论处世之道甚悉 其七 》 —— [ 明 ] 顾清
- 《 拟李长吉十二月乐辞正月 》 —— [ 元 ] 吴景奎
- 《 腊月菊 》 —— [ 元 ] 方回
- 《 十二月词十二首复次官汝清韵 》 —— [ 明 ] 江源
- 《 竟陵酒官舍北有数步草岁寒霜落犹郁然也予为障其风霜暮冬尚自如一日大火焚舍无遗复往寻草不复有矣 》 —— [ 宋 ] 张耒
- 《 题十二月宫词画幅二十四首 其一 》 —— [ 清 ] 弘历
- 《 十二月看牡丹 》 —— [ 清 ] 金朝觐
- 《 题十二月宫词画幅二十四首 其四 》 —— [ 清 ] 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