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书感怀

宵中风雨除,明蟾界心房。 秋堂湛虚白,飞露生浮凉。 夜气之所存,澹然思虑忘。 短檠对方册,一览四五行。 注目曾未久,玄花眩幽光。 瞳子罹哀酸,蹙额攒清扬。 愤嫌书字细,频挑灯烬长。 远睇觉暂明,迫观愈微茫。 掩卷重太息,惊心怛中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蟾:明亮的月亮。
  • :深邃。
  • 虚白:空旷而明亮。
  • 飞露:飞散的露水,这里指秋夜的凉意。
  • 澹然:平静的样子。
  • 短檠:短小的灯架,这里指灯。
  • 方册:书本。
  • 玄花:这里指眼中的花翳,即视力模糊。
  • 瞳子:瞳孔。
  • :遭受。
  • 哀酸:痛苦。
  • 蹙额:皱眉。
  • :聚集。
  • 清扬:这里指眉目之间的表情。
  • 频挑:频繁地拨动。
  • 灯烬:灯芯的灰烬。
  • 远睇:远望。
  • 迫观:近看。
  • 微茫:模糊不清。
  • 太息:叹息。
  • :悲伤。
  • 中肠:内心。

翻译

秋夜中,风雨已停,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心房。秋天的堂屋里空旷而明亮,飞散的露水带来了浮动的凉意。夜间的气息所存留的,是平静而忘却思虑的感觉。我对着短小的灯架和书本,一页页地阅读,一次看四五行。注视不久,眼中的花翳使视线变得模糊。瞳孔遭受痛苦,皱眉聚集着清扬的表情。因为嫌书字太小,频繁地拨动灯芯的灰烬。远望时感觉暂时明亮,近看却愈发模糊不清。合上书本,重重地叹息,内心的悲伤令人心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读书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静夜中的孤独与沉思。诗中“明蟾界心房”、“秋堂湛虚白”等句,以月光和秋堂的空旷明亮来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而“短檠对方册”、“掩卷重太息”则表达了读书的专注与无奈,以及对视力衰退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吴景奎

元婺州兰溪人,字文可。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