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山

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 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
拼音

所属合集

#九华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池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
  • 青阳郭:青阳县的外城,青阳县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
  • 锋锷:锋利的刀剑,这里比喻山峰的尖锐。
  • 敔背缺:形容山峰参差不齐,像乐器敔的背上有缺口。
  • 圭首削:形容山峰尖峭,像圭玉的顶部被削尖。
  • 竹箭:比喻新生的竹子。
  • 芙蓉:荷花。
  • :聚集。
  • 联络:连接,这里指山脉连绵不断。
  • 岩谷幽:深邃的山谷。
  • 真灵:指神仙或灵异之物。
  • 兹宅:这里指神仙的居所。
  • :奇异。
  • 末世士:指世俗之人。
  • 名号托:借用名号。
  • 丹崖:红色的山崖。
  • :污垢。
  • 青峰:青翠的山峰。
  • 冥漠:遥远而不可知的地方。

翻译

乘着轻舟驶向池口,远远地望见青阳县的外城。在云雾之间,九华山如同锋利的剑尖,争先恐后地显露出来。山峰参差不齐,像乐器敔的背上有缺口,尖峭得如同圭玉的顶部被削尖。新生的竹子像春芽一样拔地而起,荷花在秋日里聚集成萼。这些奇异的姿态确实明亮而美丽,远看山脉仍然连绵不断。山下有深邃的山谷,神仙或灵异之物想必就居住在这里。世俗之人奇异地借用名号,但红色的山崖不会被污垢所染,青翠的山峰依旧如昨。千年之后,这些美景将属于谁呢?只能含情脉脉地寄托于遥远而不可知的地方。

赏析

这首作品以轻舟远望的视角,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锋锷”、“敔背缺”、“圭首削”等,生动地展现了山峰的尖锐和参差。同时,诗中“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等句,以春天的生机和秋天的繁华来比喻山中的自然景致,增添了诗意的美感。最后,诗人对世俗与自然的对比,以及对未来归属的遐想,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世俗的淡漠,体现了超脱尘世的情怀。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