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碛沙延寿寺入游赠毅刚中长老
费家洲上元公塔,又见前身示见时。
舍利放光成五色,牡丹分供作千枝。
法门总是西来意,经藏兼传古注诗。
文笔峰前松树下,瓮书藏得待吾师。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碛沙:地名,指沙石堆积的地方。
- 延寿寺:寺庙名。
- 毅刚中长老:指延寿寺中的高僧。
- 费家洲:地名,可能是指某个洲岛。
- 元公塔:塔名,可能是指某位高僧的灵塔。
- 舍利:佛教中指佛陀或高僧的遗骨,被视为圣物。
- 五色:五彩缤纷的颜色。
- 牡丹:一种花卉,象征富贵和美丽。
- 分供:分别供奉。
- 法门:佛教的修行方法或教义。
- 西来意:指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意义。
- 经藏:佛教的经典。
- 古注诗:古代对诗歌的注解。
- 文笔峰:山峰名,可能是指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 瓮书:指藏书。
翻译
在费家洲上,我看到了元公塔,仿佛又见到了高僧的现世身影。 塔中的舍利放出五彩光芒,牡丹花也分别供奉着,形成了千枝万朵。 佛教的法门传达着从西方传来的深意,经藏中还兼带着古代对诗歌的注解。 在文笔峰前的松树下,我藏起了书卷,等待着我的师父来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碛沙延寿寺并赠诗给毅刚中长老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元公塔、舍利、牡丹等佛教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同时,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法门的敬仰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诗的最后,诗人以藏书等待师父的细节,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和对知识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