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希颜述怀韵

八月边声草木寒,愁来短发不胜冠。 诸公莫诮王夷甫,我辈终惭管幼安。 酒券如山空好客,田毛何日再输官。 兰陵沟上松无恙,还有孤猿夜夜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边声:边地的音乐,这里指边塞的声响。
  • 草木寒:草木因秋寒而凋零。
  • 短发不胜冠:头发短少,连帽子都戴不住,形容衰老。
  • (qiào):讥讽,责备。
  • 王夷甫:西晋名士,以清谈著称,后被视为空谈误国的代表。
  • 管幼安:东汉末年的隐士,以清高著称。
  • 酒券:酒的凭证,这里指酒债。
  • 田毛:田地的产物,指农作物。
  • 输官:向官府缴纳。
  • 兰陵: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沂市。
  • 孤猿:孤独的猿猴。

翻译

八月的边塞,草木因秋寒而凋零,边地的音乐声中透露出寒意。忧愁使得我的头发短少,连帽子都戴不住,显得衰老。诸位不要讥讽王夷甫那样的空谈误国之辈,我们这些人终究还是惭愧于管幼安那样的清高隐士。酒债堆积如山,却空有好客之名;田地的产物何时才能再次向官府缴纳。兰陵沟上的松树依旧无恙,但那里还有孤独的猿猴,夜夜让人注目。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边塞秋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边声草木寒”一句,既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象,又隐喻了国家的动荡不安。后文通过对王夷甫和管幼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空谈误国的批判和对清高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的“孤猿夜夜看”则进一步以孤猿的孤独形象,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