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长律二十二韵题吴江郭州判索送谢太守诗卷

持节吴江日,分符槜李辰。 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 冻雨连清道,灵风动洒尘。 字民亲若子,破敌捷如神。 水寺题诗遍,田家问俗频。 莺花苕霅晓,烟树洞庭春。 是处歌龚遂,连城借寇恂。 湖山当大郡,封壤接比邻。 在昔京都富,于今府库贫。 三苗空掠地,百粤阻通津。 赤县伤凋瘵,苍生受苦辛。 髓枯肤未剥,病亟气难伸。 画省持衡鉴,乌台列缙绅。 谈兵犹辩士,献策尚从人。 閒世才难得,如公孰与伦。 抚时先恺悌,起废莫因循。 城筑工尤大,田毛赋必均。 烬馀驱瓦砾,兵后剪荆榛。 惠化仍多举,祯祥或可臻。 铸钱资国费,赈粟散仓陈。 和气随天转,舆情与日新。 斐章书令德,史笔待词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持节:古代使臣出使时手持符节,作为身份的证明。
  • 分符:古代官员任职时,朝廷会给予符信,表示授权。
  • 槜李:古代的一种刑具,这里指严厉的治理。
  • 双螭: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于装饰或象征权力。
  • 赤帜:红色的旗帜,常用于表示军队的标志。
  • 五马:古代官员的马车,五马代表高官。
  • 朱轮:红色的车轮,也是高官的象征。
  • 冻雨:寒冷的雨。
  • 灵风:神奇的风,这里指带来好运的风。
  • 字民:治理百姓。
  • 破敌:击败敌人。
  • 水寺:建在水边的寺庙。
  • 莺花:春天的花朵和鸟鸣。
  • 苕霅:古代地名,这里指美丽的景色。
  • 洞庭:洞庭湖,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
  • 龚遂:古代贤臣,以善治著称。
  • 寇恂:古代名将,以勇猛著称。
  • 封壤:封地,指领土。
  • 比邻:邻近的地方。
  • 三苗:古代少数民族,这里指边疆的敌人。
  • 百粤:泛指南方各民族。
  • 通津:交通要道。
  • 赤县:指中国。
  • 凋瘵:衰败和疾病。
  • 苍生:百姓。
  • 画省:古代官署名,这里指朝廷。
  • 持衡鉴:掌握平衡和判断。
  • 乌台:古代官署名,指御史台。
  • 缙绅:指官员。
  • 谈兵:谈论军事。
  • 献策:提出建议。
  • 閒世:指和平时期。
  • 恺悌:和乐的样子。
  • 起废:振兴衰败。
  • 城筑:城市建设。
  • 田毛:田地的产物。
  • 赋必均:税收必须公平。
  • 烬馀:战争后的残余。
  • 荆榛:荆棘和杂草,比喻困难和混乱。
  • 惠化:仁慈的教化。
  • 祯祥:吉祥的征兆。
  • 铸钱:铸造货币。
  • 赈粟:发放粮食救济。
  • 和气:和谐的气氛。
  • 舆情:公众的意见。
  • 斐章:美好的文章。
  • 令德:美德。
  • 史笔:历史记载。
  • 词臣:文学官员。

翻译

在吴江持节的日子里,分符治理的时刻。双螭交织着赤帜,五马拉着朱轮。寒冷的雨连绵不断,神奇的风吹动着尘埃。治理百姓如同亲子,破敌如同神速。水边的寺庙题诗遍地,田家问俗频繁。春天的花朵和鸟鸣在苕霅的早晨,烟雾缭绕的树在洞庭的春天。到处歌颂龚遂,连城借用寇恂。湖山作为大郡,封地与邻近接壤。在古代京都富裕,于今府库贫穷。三苗空有掠地,百粤阻隔通津。中国伤于凋瘵,百姓受苦辛。髓枯肤未剥,病重气难伸。朝廷掌握平衡和判断,御史台列着官员。谈论军事如同辩士,献策尚需从人。和平时期才难得,如公孰与伦比。抚时先和乐,振兴衰败莫因循。城市建设工尤大,田地产物赋必均。战争后的残余驱赶瓦砾,兵后剪除荆榛。仁慈的教化仍多举,吉祥的征兆或可至。铸钱资助国家费用,发放粮食散仓陈。和谐的气氛随天转,公众的意见与日新。美好的文章书写美德,历史记载待词臣。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元代官员在吴江治理的场景,展现了其治理的智慧和勇气。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冻雨”、“灵风”,以及对社会景象的描述,如“字民亲若子”、“破敌捷如神”,表达了官员对百姓的关怀和对敌人的果敢。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如“赤县伤凋瘵,苍生受苦辛”,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如“惠化仍多举,祯祥或可臻”。整首诗既是对官员的赞美,也是对时代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