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梅泉黄静斋载酒问花

· 牟巘
逃疟形容兀似槎,谁寻独树老夫家。 高人早擅无双誉,佳客争看第一花。 已为义尊成酩酊,更誇信笔写葩华。 斑斓小草真儿戏,得借馀光亦所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逃疟(nüè):逃避疟疾。
  • 形容:外貌,样子。
  • 兀似槎(chá):像木头一样呆滞。
  • 独树:孤立的树。
  • 高人:指有才德的人。
  • 无双誉:无与伦比的声誉。
  • 佳客:尊贵的客人。
  • 第一花:最美的花。
  • 义尊:指酒杯。
  • 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样子。
  • 信笔:随意地书写。
  • 葩华(pā huá):美丽的花朵。
  •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 小草:此处指诗中的文字。
  • 馀光:指别人的光辉或影响。

翻译

逃避疟疾的我,样子呆滞如同木头,有谁会寻找那孤立树下的老夫家呢? 高人早已享有无与伦比的声誉,尊贵的客人们争相观赏那最美的花朵。 已经因为酒杯中的酒而酩酊大醉,更夸耀自己随意书写出美丽的花朵。 这些斑斓的小草般的文字,不过是儿戏,但能借助他人的光辉,也是值得庆幸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逃避疟疾时的孤独与自嘲,同时展现了与高人佳客共赏美景的愉悦。诗中“逃疟形容兀似槎”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也隐喻了其内心的孤寂。后文通过“高人”、“佳客”、“第一花”等词汇,勾勒出一幅文人雅集的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结尾的“斑斓小草”与“馀光”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自谦与对他人影响的感激。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