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 忠孝两难偕:指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两者难以同时兼顾。
- 破楚:指伍子胥帮助吴国攻破楚国。
- 鞭君:指伍子胥在吴王夫差面前直言进谏,甚至不惜以鞭打君王的方式表达不满。
- 谢父奢:指伍子胥为了报父仇,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国楚国,投奔吴国。
- 危言强諌:指直言进谏,不顾个人安危。
- 贤嗣:指有才能的后代。
- 挞夫差:指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鞭打,这里也指伍子胥对夫差的不满和批评。
翻译
伍子胥在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之间难以两全,他为了报父仇而帮助吴国攻破楚国,甚至在吴王夫差面前直言进谏,不惜以鞭打君王的方式表达不满。然而,在他直言进谏、不顾个人安危的日子里,最终却没有留下有才能的后代来继承他的志向,反而遭到了夫差的责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一生的简要回顾,表达了对其忠孝两难全的同情,以及对其直言进谏却未能留下贤嗣的遗憾。诗中“忠孝两难偕”一句,深刻揭示了伍子胥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伍子胥的勇敢进谏和其无贤嗣的结局,暗示了忠诚与智慧在乱世中的无奈和悲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对伍子胥一生的深刻反思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