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擢本:指树干高耸直立。擢(zhuó),高耸。
-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膏露:比喻恩泽。
- 津:滋润。
- 青云:比喻高位或者显贵。
- 岑:小而高的山。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这里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 构:建造。
- 云干:高耸入云的树干。
- 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 匠意:匠人的构思。
- 雕巧:精巧的雕刻。
- 时情:当时的社会风气。
- 誇淫:过度夸耀和放纵。
- 生材:有才能的人。
- 天地:这里指自然界或天意。
翻译
南山上有两棵高大的松树,它们的树干都高耸直入云霄。夜晚,它们的枝叶上沾满了恩泽般的露水,早晨,它们的树荫如同青云般覆盖。它们从深涧中挺拔而出,在高山之巅迎风摇曳。国家已经很久没有建造明堂,这些高耸入云的树干为何如此茂盛?匠人的构思正追求精巧,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却过度夸耀和放纵。有才能的人终将会有用武之地,难道天地没有这样的心意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山双乔松的描绘,隐喻了有才能的人在乱世中的处境和期待。诗中,“南山双乔松”象征着高洁的人才,他们的“擢本皆千寻”展现了他们的高大和坚韧。诗人通过“夕流膏露津,朝被青云阴”来比喻这些人才得到了天地的恩泽,但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孤独和被忽视。后文提到“明堂久不构”,暗指国家未能重用这些人才,而“匠意方雕巧,时情正誇淫”则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浮华和不实。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认为这些有才能的人终将得到重用,天地不会无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