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六侍御入朝

·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童稚:童年。
  • 情亲:情感亲密。
  • 中间:指两人分离的这段时间。
  • 消息:音讯,联系。
  • 茫然:模糊不清,不知所措。
  • 更为:再次。
  • 后会:再次相见。
  • 忽漫:突然,意外。
  • 相逢:相遇。
  • 别筵:离别的宴席。
  • 不分:不分辨,不区分。
  • 生憎:特别讨厌。
  • 剑南:指四川一带,古称剑南道。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无赖:顽皮,这里指春天的景色太过美丽,反而触动了诗人的愁绪。
  • 触忤:触动,冒犯。
  • 酒边:酒旁,饮酒时。

翻译

我们童年时的情感亲密已经过去了四十年,这期间彼此的消息都模糊不清。再次相见不知会在何地,意外的相遇却是在离别的宴席上。不分辨桃花的红艳胜过锦缎,特别讨厌柳絮的白胜过绵羊的毛。四川的春色如此美丽,却顽皮地触动了饮酒时愁绪的诗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感慨。诗中,“童稚情亲四十年”一句,既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中间两句“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意外相遇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桃花和柳絮的描写,进一步以春天的美景来反衬诗人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