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
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
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或体裁作诗。
- 裴令公:指裴度,唐代著名政治家。
-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定为三月三日。
- 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 洛水:流经洛阳的一条河。
- 香山:位于洛阳,白居易晚年隐居之地。
- 旌旆:旗帜。
- 丞相府:指裴度的官邸。
- 晋国:指山西,裴度的故乡。
- 太行山:横跨山西、河南、河北的山脉。
-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 鹏背负天:比喻志向远大。
- 龟曳尾:比喻隐居不仕。
- 云泥:比喻地位悬殊,无法相提并论。
翻译
去年暮春的上巳节,我们一同在洛水中央泛舟。今年暮春的上巳节,我独自站在香山之下。风光静谧而寂寥,旗帜远去,悠悠然。丞相的府邸归于晋国,太行山阻挡了并州。鹏鸟背负着天空,乌龟拖着尾巴,云和泥无法一同游走。
赏析
这首作品是白居易对裴度去年上巳节游洛水所作诗的和诗。诗中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上巳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感慨。诗中“风光闲寂寂”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末句以“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作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与裴度地位悬殊、无法再同游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