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 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 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 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疏受老慵出,刘桢疾未平。 何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月中气:指农历七月的气候特征。
  • 金与火交争:金代表秋季,火代表夏季,这里指夏秋交替时节的气候变化。
  • 白雪唱:指高雅的音乐或诗歌,比喻清凉之音。
  • 暑退:暑气消退。
  • 清风生:清凉的风开始吹拂。
  • 碧树:绿树。
  • 摇落:落叶。
  • 寒蝉:秋天的蝉,因其鸣声凄切,常用来象征秋意。
  • 夜凉:夜晚的凉爽。
  • 枕簟:枕头和席子。
  • 秋燥:秋天的干燥。
  • 衣巾:衣服和头巾。
  • 疏受:疏远,不亲近。
  • 老慵:年老而懒散。
  • 刘桢:东汉末年文学家,此处可能指代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疾未平:疾病未痊愈。
  • 新月:月初的月亮,形状如钩。
  • 宫城:皇宫及其周围的城墙。

翻译

在七月中旬之后,金秋与炎夏的气息相互争斗。 一旦听到高雅的音乐,暑气便消退,清凉的风随之而生。 绿树尚未开始落叶,秋天的蝉已经开始悲鸣。 夜晚凉爽,枕头和席子显得格外滑润,秋天的干燥使得衣物和头巾感觉轻盈。 疏远而懒散的老人不愿外出,刘桢的病还未痊愈。 有谁陪伴着您共饮,新月正缓缓升起在宫城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的景象,通过对比暑退与清风、碧树与寒蝉,表达了季节交替时的微妙变化。诗中“白雪唱”与“暑退清风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清凉。后句通过“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进一步以细腻的感触描绘秋夜的舒适与秋日的干燥。结尾的“新月上宫城”则增添了一抹静谧而庄严的色彩,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友情的珍视。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