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刚中待制初秋

· 袁桷
岸帻倚书楹,寒砧彻四城。 马归人独语,雁过月初生。 寂寂候虫急,凄凄落叶清。 客怀谁与共? 搔首见参横。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陈刚中待制:陈刚,人名,待制是官职名。
  • 袁桷:元代诗人。
  • 岸帻:[àn zé],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
  • 书楹:书房的柱子。
  • 寒砧:[hán zhēn],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 四城:四方之城。
  •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
  • 搔首:[sāo shǒu],用手挠头,心绪烦乱或有所思考时的动作。
  • 参横:参星横斜,指夜深。

翻译

我掀起头巾,倚靠在书房的柱子上,寒秋的捣衣声响彻四方之城。 马儿归去,人独自言语,雁群飞过,月亮初升。 寂静中,候虫急促地鸣叫,凄凉的落叶带来清冷的气息。 在这客居的情怀中,有谁与我共享? 我挠着头,看见参星已斜,夜已深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孤独。诗人通过“岸帻倚书楹”展现了自己的闲适与洒脱,而“寒砧彻四城”则巧妙地以声音勾勒出了秋夜的寂寥。诗中的“马归人独语,雁过月初生”进一步以动物和自然景象的动态,衬托出人的孤独。结尾的“搔首见参横”则表达了诗人深夜的思索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