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瓶

· 杜甫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非寒甃沈。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井:指宫廷中的井,因井水清澈,故称碧井。
  • 时清:指时局安定。
  • 瑶殿:指华美的宫殿。
  • 铜瓶:古代用来汲水的器具。
  • 百丈:指井绳很长。
  • 哀音:指铜瓶在井中发出的声音,因井已废,声音显得哀伤。
  • 侧想:侧面推测。
  • 美人:指宫中的女子。
  • 寒甃(zhòu):指冰冷的井壁。
  • :沉没。
  • 蛟龙:指铜瓶上的装饰图案。
  • 半缺落:指图案已经残缺不全。
  • 折黄金:指铜瓶虽然残破,但仍值一定的金钱。

翻译

战乱之后,宫廷中的碧井已经废弃,时局虽然安定,但华美的宫殿却显得幽深。 铜瓶还未失去水,当它被放入井中,长长的井绳让它发出哀伤的声音。 我侧面推测,宫中的美人应该不会让铜瓶沉没在冰冷的井壁中。 铜瓶上的蛟龙图案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它仍然值得一定的金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战乱后宫廷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诗中“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一句,巧妙地运用铜瓶在井中发出的声音,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中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