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 杜甫
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 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往者开元中,主恩视遇频。 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群臣。 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 从容听朝后,或在风雪晨。 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羽旗动若一,万马肃駪駪。 诏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 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翻然紫塞翮,下拂明月轮。 胡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 王每中一物,手自与金银。 袖中谏猎书,扣马久上陈。 竟无衔橛虞,圣聪矧多仁。 官免供给费,水有在藻鳞。 匪唯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道大容无能,永怀侍芳茵。 好学尚贞烈,义形必沾巾。 挥翰绮绣扬,篇什若有神。 川广不可溯,墓久狐兔邻。 宛彼汉中郡,文雅见天伦。 何以开我悲,泛舟俱远津。 温温昔风味,少壮已书绅。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汝阳:地名,今河南省汝南县。
  • 让帝子:指王思礼,因其有谦让之德,故称。
  • 眉宇:眉头,指面容。
  • 天人:形容容貌非凡。
  • 虬须:卷曲的胡须。
  • 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 塞外春:比喻王思礼的容貌光彩照人,如春光映照塞外。
  •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 主恩:皇帝的恩宠。
  • 视遇频:频繁地受到接见。
  • 谨洁:谨慎而清廉。
  • 骨肉亲:比喻关系亲密如家人。
  • 从容:悠闲自得。
  • 听朝:上朝听政。
  • 风雪晨:风雪交加的早晨。
  • 格猛兽:与猛兽搏斗。
  • 苑囿:皇家园林。
  • 腾清尘:形容行动迅速,扬起尘土。
  • 羽旗:装饰有羽毛的旗帜。
  • 动若一:动作整齐划一。
  • 万马肃駪駪:形容万马齐喑,肃穆庄严。
  • 飞鞚:飞驰的马。
  • 翠麟:翠绿色的麒麟,此处指华丽的马鞍。
  • 紫塞:指边塞。
  • :鸟的翅膀。
  • 明月轮:比喻弓箭的形状。
  • 天笑:天子的笑容。
  • 中一物:射中目标。
  • 谏猎书:劝谏皇帝不要过度狩猎的文书。
  • 扣马:勒住马。
  • 上陈:向上陈述。
  • 衔橛虞:指马嚼子和车辖的意外,比喻危险。
  • 圣聪:皇帝的智慧。
  • :何况。
  • 在藻鳞:指水中的鱼。
  • 帝老大:指皇帝年老。
  • 置醴:设宴款待。
  • 门引:引导入门。
  • 申白宾:指宾客。
  • 道大:指道德高尚。
  • 无能:谦称自己无能。
  • 芳茵:芳香的草地,比喻美好的环境。
  • 贞烈:坚贞不屈。
  • 义形:义愤之情。
  • 沾巾:泪水沾湿巾帕。
  • 挥翰:挥笔。
  • 绮绣:华美的文章。
  • 篇什:文章。
  • 有神:有灵气。
  • 川广:河流宽广。
  • 不可溯:无法逆流而上。
  • 墓久:墓地年代久远。
  • 狐兔邻:与狐兔为邻,形容荒凉。
  • 汉中郡:地名,今陕西省汉中市。
  • 文雅:文采风雅。
  • 天伦:天然的亲属关系。
  • 泛舟:乘船。
  • 远津:遥远的渡口。
  • 温温:温和。
  • 昔风味:过去的风格和情趣。
  • 少壮:年轻时。
  • 书绅:写在衣带上,表示铭记。
  • 旧游:旧日的游伴。
  • 易磨灭:容易消逝。
  • 衰谢:衰老凋谢。
  • 酸辛:悲伤。

翻译

汝阳的王思礼,谦让如帝子,面容非凡如天人。他的胡须卷曲,容貌光彩照人,如春光映照塞外。在开元年间,他频繁受到皇帝的恩宠,出入宫廷不受常规礼仪限制,与群臣不同。他谨慎而清廉,与皇帝的关系亲密如家人。他悠闲自得地上朝听政,有时甚至在风雪交加的早晨。他突然想到与猛兽搏斗,皇家园林中扬起尘土。羽旗飘动整齐划一,万马齐喑,肃穆庄严。皇帝下诏让他射雁,他立刻挺身而出。箭从飞驰的马中射出,马鞍华丽如翠绿色的麒麟。他翻飞如紫塞的鸟翼,弓箭下拂如明月轮。虽然胡人射中很多,但天子的笑容并不为此而新奇。每当他射中目标,皇帝亲自赐予金银。他袖中藏着劝谏皇帝不要过度狩猎的文书,长时间向上陈述。最终没有发生危险,皇帝的智慧何况多仁。官府免去了供给费用,水中有鱼儿游弋。不仅因为皇帝年老,更因为王思礼的忠诚和勤奋。晚年他设宴款待宾客,道德高尚,容纳无能之人,永远怀念侍奉在芳香草地上的时光。他好学尚坚贞,义愤之情必使泪水沾湿巾帕。他挥笔写下华美的文章,篇篇有灵气。河流宽广无法逆流而上,墓地年代久远,与狐兔为邻。汉中郡文采风雅,天然的亲属关系。如何开启我的悲伤,乘船前往遥远的渡口。过去的风格和情趣温和,年轻时已铭记在心。旧日的游伴容易消逝,衰老凋谢增添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王思礼的赞颂,通过描绘王思礼的容貌、品德和功绩,展现了他的非凡才能和高尚品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眉宇真天人”、“虬须似太宗”等,生动地刻画了王思礼的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王思礼忠诚和勤奋的敬佩,以及对他晚年生活的怀念和悲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