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舟二首

· 杜甫
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 姹女临波日,神光照夜年。 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 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竹宫:古代祭祀神灵的宫殿,这里指祭祀场所。
  • 桂馆: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仙境。
  • 姹女:美丽的女子,这里指仙女。
  • 神光:神奇的光芒,指神灵显现时的光辉。
  • 斩蛟剑:传说中能斩杀蛟龙的宝剑,象征英雄或神力。
  • 爨犀船:传说中用犀牛角制成的船,能安全渡过危险水域。
  • 使者:这里指神仙或天上的使者。
  • 迢迢:遥远的样子。

翻译

在竹宫中时常仰望祭拜,或在桂馆中寻求仙境。 美丽的仙女在波光中出现,神灵的光芒照亮了夜晚。 只听说有能斩杀蛟龙的剑,却不再见到那能安全渡水的犀牛船。 使者随着秋天的色彩,独自一人遥远地升上天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景象,通过对竹宫、桂馆、姹女、神光等神秘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诗中“斩蛟剑”与“爨犀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英雄与神力的怀念与失落。结尾的“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则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描绘了使者孤独升天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哲理意味。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