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 杜甫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 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 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瀼西: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
  • 东屯:地名,也在重庆市奉节县。
  • 一种:同样。
  • 青溪:清澈的溪水。
  • 淹留:停留,逗留。
  • 稻畦:稻田。
  • 市喧:市场的喧嚣。
  • 近利:追求眼前的利益。
  • 林僻:树林僻静。
  • 无蹊:没有路径。
  • 衰翁:年老的人,这里指杜甫自己。
  • 剩客:多余的客人,指不速之客。

翻译

东屯和瀼西,同样靠近清澈的溪水。 来来往往的都是茅屋,停留下来是为了稻田。 市场的喧嚣适合追求眼前利益,树林僻静这里没有路径。 如果要拜访我这个老翁,必须让那些不速之客迷失方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东屯和瀼西的田园生活。诗中,“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个地方的喜爱,虽然地理位置不同,但都靠近清澈的溪水,环境宜人。后两句“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则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生活场景,茅屋和稻田构成了诗人生活的主要背景。诗的下半部分,“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对比了市集的喧嚣和林间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则带有自嘲和幽默,表明诗人虽然欢迎访客,但也希望他们能尊重他的隐居生活,不要轻易打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晚年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