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迹三首

· 杜甫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屏迹:隐居,避开尘世。
  • 用拙:运用朴拙之道。
  • :保留,坚持。
  • 幽居:隐居。
  • 物情:事物的自然状态。
  • 桑麻:桑树和麻,泛指农作物。
  • 雨露:雨水和露水,象征自然恩泽。
  • 半生成:指燕雀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
  • 村鼓:乡村中的鼓声,可能指节庆或日常活动。
  • 渔舟:捕鱼的小船。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白首:头发变白,指年老。
  • 心迹:内心和行为。
  • 双清:指心境和行为都清白无瑕。

翻译

我坚持运用朴拙之道,隐居的生活贴近自然的情感。 桑树和麻在雨露的滋润下茂盛生长,燕雀在自然中自由繁衍。 村中的鼓声时常急促,渔船轻盈地在水中穿梭。 拄着藜杖,白发苍苍,我的内心和行为都欢喜地保持着双重的清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通过“用拙存吾道”表达了他坚守朴素生活哲学的决心,而“幽居近物情”则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诗中“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生动描绘了田园风光,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后两句“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绘,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最后,“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强调了诗人晚年的清白自守和对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