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棕行

·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左绵:地名,今四川省绵阳市。
  • 公馆:官邸,官员的住所。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fén):水边。
  • 海棕:一种植物,又称海枣,原产于西亚和北非。
  • 龙鳞犀甲:形容海棕树皮的纹理像龙鳞和犀牛甲。
  • 错落:交错不齐。
  • 苍棱:青色的棱角。
  • 白皮:白色的树皮。
  • 十抱:形容树干粗大,需十人合抱。
  • :纹理。
  • 北辰:北极星,比喻朝廷或皇帝。
  • 西域:古代指中国西部地区,包括今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
  • 胡僧:指西域的僧人。

翻译

在左绵的官邸旁,清澈的江水边,有一株海棕树高耸入云。它的树皮纹理交错,像是龙鳞和犀牛甲,青色的棱角与白色的树皮形成了十人合抱的壮观纹理。尽管周围的树木杂乱无章,但这株海棕树却显得超群出众。想要将它移植到北方的朝廷是不可能的,只有来自西域的胡僧能够识别它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高大的海棕树,通过对其树皮纹理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诗中“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一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海棕树的雄伟与奇特。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周围杂乱的树木,突出了海棕树的非凡之处,并暗示了其珍贵和稀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奇异之物的赞美和对远方文化的向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