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嗟 (jiē):叹息。
- 三峡客:指长期居住在三峡地区的居民,这里特指杜甫自己。
- 百舌:鸟名,以其善鸣而得名,此处可能喻指春天的鸟鸣。
- 欲无语:想要停止鸣叫,暗示春天的逝去。
- 繁花:盛开的花朵。
- 谷虚:山谷空旷。
- 云气薄:云雾稀薄。
- 波乱:水波翻腾。
- 日华迟:日光变得迟缓,指日落时分。
- 战伐:战争。
- 兹 (zī):此,这里。
翻译
长久以来,我这个三峡的旅人,再次迎来了暮春时节。 百舌鸟似乎想要停止鸣叫,盛开的花朵又能持续多久呢? 山谷空旷,云雾稀薄,水波翻腾,日光变得迟缓。 战争何时才能平息,我的哀伤并不只因这春光的消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瀼西新赁草屋中对暮春景色的感慨。诗中,“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哀愁。后两句“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送春有感 》 —— [ 宋 ] 王迈
- 《 水调歌头 · 其三癸卯信丰送春 》 —— [ 宋 ] 赵师侠
- 《 晚春自城舟行旋月桥四首 》 —— [ 清 ] 蒋葆元
- 《 丙寅三月悯雨既雨患未足 》 —— [ 宋 ] 张嵲
- 《 县圃有小城环之北面有邱阜耸出乔木蔽其上盖古战棚也到县之三月得荒径攀援而上视其形势可以为亭北望平野乃增筑之度为四楹公事之隙休息其间 》 —— [ 宋 ] 孔武仲
- 《 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 》 —— [ 明 ] 岑徵
- 《 暮春怀归 》 —— [ 明 ] 李先芳
- 《 金凤钩 其二 送春 》 —— [ 宋 ] 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