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嗟 (jiē):叹息。
- 三峡客:指长期居住在三峡地区的居民,这里特指杜甫自己。
- 百舌:鸟名,以其善鸣而得名,此处可能喻指春天的鸟鸣。
- 欲无语:想要停止鸣叫,暗示春天的逝去。
- 繁花:盛开的花朵。
- 谷虚:山谷空旷。
- 云气薄:云雾稀薄。
- 波乱:水波翻腾。
- 日华迟:日光变得迟缓,指日落时分。
- 战伐:战争。
- 兹 (zī):此,这里。
翻译
长久以来,我这个三峡的旅人,再次迎来了暮春时节。 百舌鸟似乎想要停止鸣叫,盛开的花朵又能持续多久呢? 山谷空旷,云雾稀薄,水波翻腾,日光变得迟缓。 战争何时才能平息,我的哀伤并不只因这春光的消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瀼西新赁草屋中对暮春景色的感慨。诗中,“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哀愁。后两句“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