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拾遗故宅

· 杜甫
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 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 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 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拾遗:官名,唐代谏官之一。
  • 修椽:修长的椽子,指房屋的结构。
  • 悠扬:形容日光柔和、悠远。
  • 惨澹:暗淡无光。
  • :何。
  • 骚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泛指文学作品。
  • 哲匠:指有智慧和才能的人。
  • 扬马:指扬雄和司马相如,两位西汉著名的文学家。
  • 辅佐:辅助,协助。
  • 彦昭:人名,可能指当时的某位名人。
  • 郭振:人名,可能指当时的某位名人。
  • 洒翰:挥毫,指书法。
  • 银钩:形容书法笔画刚劲有力。
  • 盛事:重大的事件。
  • 感遇:感慨遭遇。

翻译

陈拾遗的故居,大屋依旧修葺着长椽。 日光在荒山上悠扬,故园的烟雾显得惨淡。 虽然地位不高,但值得尊敬的是圣贤。 他的才华继承了古代的文学传统,智慧与才能无人能比。 他生于扬雄和司马相如之后,名声与日月同辉。 与他同游的多是英俊之士,大多拥有辅佐君王的权力。 彦昭的价值超越了玉石,郭振在通泉兴起。 至今那素白的墙壁上,书法笔画如银钩般洒脱相连。 盛大的事件汇聚一时,这样的堂宇岂能存在千年。 但忠义之志永远树立,感慨遭遇的遗篇依旧流传。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陈拾遗的赞颂和怀念。诗中,杜甫通过对陈拾遗故居的描绘,展现了其生前的荣耀与死后的凄凉。他赞美陈拾遗的才华和品德,将其比作古代的圣贤和文学巨匠,认为其名声与日月同辉。同时,杜甫也表达了对陈拾遗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其忠义精神的永恒赞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对陈拾遗的深厚情感和对其人格的高度评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