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三首

· 杜甫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骥(chì jì):红色的骏马,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顿长缨:顿,系紧;长缨,长绳,这里指束缚。
  • 万里姿:指骏马奔腾万里的雄姿。
  • 驭者:驾驭马车的人,这里指能够使用人才的人。
  •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和吉祥。
  • 竹花:竹子开花,但竹子开花不结实,象征虚有其表。
  • 结实:结果实,这里指实际的成果或贡献。
  • 念子:思念你,这里指对有才能者的关怀。
  • 忍朝饥:忍受早晨的饥饿,比喻忍受困苦。
  • 君臣合:君主和臣子和谐相处。
  • 物理推:根据事物的道理来推断。
  • 识定分:认识到自己的本分和地位。
  • 进退固其宜:进退应该根据情况适当。

翻译

红色的骏马被紧紧束缚,它并非没有奔腾万里的雄姿。它悲鸣着,泪水滴落至地,这是在问,谁是那能够驾驭它的人呢?

凤凰从东方飞来,为何又要高高飞去?竹子虽然开花,却不结果实,我思念着你,忍受着朝晨的饥饿。

在古代,君主和臣子能够和谐相处,这可以根据事物的道理来推断。贤明的人认识到自己的本分,进退都应根据情况适当。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有才能者被忽视和困顿的同情,以及对君臣和谐关系的向往。诗中“赤骥”和“凤凰”分别象征着有才能的人和高尚的品质,而“竹花不结实”则暗喻了虚有其表的现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杜甫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