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兆下第还蜀

· 李端
重江不可涉,孤客莫晨装。 高木莎城小,残星栈道长。 袅猿枫子落,过雨荔枝香。 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江:指长江及其支流。
  • 孤客:独自旅行的人。
  • 晨装:早晨的装束,这里指早起准备出发。
  • 莎城:长满莎草的城池,形容城池荒凉。
  • 残星:天快亮时残留的星星。
  • 栈道:古代在山崖上开凿的通道。
  • 袅猿:形容猿猴轻盈跳跃的样子。
  • 枫子:枫树的果实。
  • 过雨:雨后。
  •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味甜。
  • 文翁:指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这里借指成都的文化氛围。
  • 草堂:文天祥在成都的居所,这里指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

翻译

长江及其支流难以横渡,独自旅行的人啊,不要在清晨急着出发。 高大的树木下,莎草丛生的城池显得渺小,天边残留的星星映照着漫长的栈道。 轻盈的猿猴在枫树间跳跃,枫果随之落下,雨后的荔枝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劝你留在成都吧,那里有文天祥的草堂,文化气息浓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何兆下第回蜀的情景,通过“重江”、“孤客”、“残星栈道”等意象,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诗中“袅猿枫子落,过雨荔枝香”生动描绘了蜀地特有的自然风光,而“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劝慰和对成都文化氛围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蜀地文化的向往。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