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张司马

· 杜甫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 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官员。
  • 南极:极远的南方。
  • 文章:指文学作品或文采。
  • 上台:指朝廷或高官。
  • 三殿:指皇宫中的主要殿堂。
  • 百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野馆:指郊外的客栈或驿站。
  • 浓花:盛开的花朵。
  • 春帆:春天的船帆。
  • 沧海:大海。

翻译

你戴着官帽,直达南方的极远之地,你的文章光彩照人,落在了朝廷之上。 诏书从皇宫的三座大殿中传出,你的碑文将被送到各个少数民族地区。 在郊外的客栈旁,花朵盛开得正浓,春天的船帆随着细雨而来。 不知道在那广阔的大海上,天意何时能让你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送别翰林张司马的作品,表达了对张司马远行的祝福和对归期的期盼。诗中,“冠冕通南极”描绘了张司马的官职之高,能够到达极远的南方;“文章落上台”则赞扬了其文采斐然,受到朝廷的赏识。后两句通过“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展示了张司马的使命重大,要向各族传达朝廷的旨意。诗的下半部分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寄托了对张司马归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