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
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天台:古代负责观测天文、制定历法的机构。
- 仰观俯察:抬头观察天空,低头观察人间,指全面观察天文和人事。
- 羲和:古代神话中掌管太阳的神,这里指古代的天文官员。
- 职事废:职责被废弃,指天文观测工作被忽视。
- 空取艺:只追求技艺,不重视实际应用。
- 元成间:指西汉元帝和成帝时期。
- 上陵下替:指天象异常,上天的警示和下民的衰败。
- 谪见天:天象异常,被视为天谴。
- 北辰:北极星。
- 微闇:微弱,昏暗。
- 四星:指四颗明亮的星星。
- 煌煌:明亮的样子。
- 耀芒动角:光芒闪烁,星角移动。
- 三台:古代星官名,指三台星。
- 上台半灭中台坼:上台星半隐,中台星裂开,形容天象异常。
- 太史官:古代负责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官员。
- 明光殿: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 庆云寿星见:报告吉祥的天象,如庆云和寿星的出现。
- 天文时变:天文现象的变化。
- 九重天子:指皇帝。
- 百尺:形容司天台很高。
翻译
司天台,负责仰望星空、俯察人间事务。自从羲和死后,天文观测的职责就被废弃了,官员们不求贤才,只空有技艺。
曾听说在西汉元帝和成帝时期,天象异常,上天的警示和下民的衰败显现于天。北极星昏暗无光,四颗星星明亮如火。
光芒闪烁,星角移动,射向三台星,上台星半隐,中台星裂开。那时并非没有太史官,他们亲眼所见,心知肚明,却不敢言说。
第二天早晨,他们进入明光殿,只报告吉祥的天象,如庆云和寿星的出现。天文现象的变化如此,皇帝却无从知晓。
无从知晓,那又何必建造高达百尺的司天台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司天台的职责被废弃,以及太史官对异常天象的沉默,反映了当时朝廷的昏庸和官员的无能。诗人以古讽今,通过对比西汉时期的天象异常和太史官的沉默,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危机和皇帝的无知。诗中“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一句,深刻讽刺了朝廷的虚有其表,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渴望。